“一夜四山雷雨起,满林无数长龙孙”,这句诗正是当下南靖“竹洋绿海”底下的生动写照,一片片翠绿的竹林正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成为推动当地绿色经济腾飞与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南靖县凭借着丰富的竹林资源以及深厚悠久的竹产业历史底蕴,积极探索创新,在文旅融合,笋材加工、海外贸易等多领域齐头并进,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为全国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2024年,南靖全县竹林面积约53万亩,竹业总产值达40.9亿元,笋竹加工企业111家。
文旅融合激活绿色经济
南靖县深挖竹文化内涵,将竹元素植入土楼景区,打造竹文化旅游品牌。举办竹文化主题活动,开发竹工艺品、竹制品伴手礼,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挖笋、制作竹工艺品等活动,感受竹文化的独特魅力。如今,竹文化旅游已成为南靖的新名片,吸引八方来客,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塔下村,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映入眼帘。村民张培基将原先的柿子林改种竹子,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游玩体验,还增加了收入。在他的带动下,许多村民纷纷效仿,将经济效益不佳的作物改种竹子。在这里,竹子浑身是宝,竹笋可做成美食,竹子可编织工艺品。游客们来到这里,不仅能品尝到鲜美的竹笋佳肴,还能参与挖笋、制作竹工艺品等体验活动,尽享竹文化魅力。这种文旅融合模式,不仅让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更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此外,南靖还通过举办竹文化主题活动,如竹文化节、竹艺展览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南靖丰富的竹文化底蕴,还为当地竹农提供了展示和销售竹产品的机会。竹工艺品、竹制品伴手礼等产品深受游客喜爱,成为了当地旅游的热门纪念品。文旅融合的发展,让南靖的竹产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全竹利用释放产业活力
在南靖笋加工企业各显神通,笋加工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每到春笋上市的旺季,龙山镇的街市便热闹非凡。笋农们将自家的笋拿到市场售卖,摊主们手法娴熟地剥着笋,向顾客展示鲜嫩的笋肉。这些新鲜的竹笋,不仅在当地市场受到欢迎,还被送往各大笋加工企业。在明成食品的加工车间,竹笋加工流水线高速运转,工人们熟练地将新鲜春笋剥壳、分切、清洗、切片、筛选和包装。这些经过精心加工的笋制品,不仅保留了竹笋的鲜美口感,还延长了其保质期,使其能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明成食品以“公司+农户”模式,年产清水笋、调味笋等2万吨,带动7.6万竹农增收近万元。竹象食品主攻年轻市场,推出“笋小样”山椒脆笋,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年销售额达4000万元。从传统加工到电商热销,南靖笋制品正以多元形式走向全国,释放出舌尖上的鲜味活力。
竹加工企业依托科技创新,在金竹竹业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片片重组竹板材正在被加工成兼具美观与耐用性的家具和装饰材料。这些重组竹产品,防水、防火、防腐、防虫性能优异,质感可媲美红木,价格却更具优势。金竹竹业与国际竹藤中心合作,研发的“碳化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家具、地板等高端产品生产。目前,企业产品已出口至71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际市场青睐。和泰竹业则从传统竹砧板起步,通过不断引进数控设备和创新工艺,将单一产品拓展至百余个品类,涵盖厨房用品、酒店家具、小家具等多个领域。企业以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稳定的客户群体,产值稳定在亿元级别。
政策护航开拓国际舞台
南靖县实施《竹产业高质量循环发展行动方案》,对出口笋、竹制品实行“免”增值税政策,降低企业成本。企业也积极探索跨境电商、国外参展等新模式,让南靖竹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扎根生长,续写“出海”辉煌篇章。高龙农副食品有限公司创办于1988年,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食品加工产业链。其主打的软包装竹笋罐头,在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市场上颇受欢迎。企业采用线上线下合作出口模式,订单逐年增加,产值稳步提升。去年产值达5000万元左右,今年预计达到6000万元。金竹竹业的竹地板、竹屏风、户外扶手等产品,主要出口至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企业将品质视为生命线,产品通过了多项国际检测,质量稳定可靠。凭借品质优势,金竹竹业的出口业绩连年攀升,保持着每年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速度。为了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企业计划开展跨境电商、参加国外展会、进行线上推广等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