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量以载道,行稳致远。计量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石。2025年5月20日是第26个“世界计量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与中国网海峡频道联合推出“计量赋能脉动八闽”系列报道,以“计量顺时代之需,应民生之盼”为轴,聚焦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海洋装备、低空经济、智慧城市等领域,解码福建计量如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双碳领域,计量是碳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技术保障,是推动能源资源节约、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标尺”。2023年8月,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获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筹建,成为我国第4个国家碳计量中心。
在省市场监管局的推进下,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从碳核算计量和碳监测计量两端发力,聚焦福建优势产业,积极对接福建省平板玻璃、钢铁、电解铝、纺织等重点行业,组建福建省碳计量技术委员会、福建省碳核算与碳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专家智库,探索“高标准计量评价+高精准计量诊断+高效率计量体系辅导”服务模式,助力500多家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节约资金超5000万元,获得碳计量科研成果20余项。
无线智能计量技术,赋能企业点“绿”成金
我国钢铁行业每年碳排放总量约18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5%左右,是31个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是节能降碳的主要领域之一。三钢集团是福建省最大的钢铁企业,在“双碳”目标下,视绿色低碳发展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命题。
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回收是三钢集团积极落实国家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举措。在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回收系统应用初期,由于控制系统的不完善,经常出现个别上升管缺水干烧损坏、系统压力温度等参数波动大以及多个关键参数无法实现自动化操作等问题,导致系统必须有人干预,工况稳定性差。如何标准化、规范化地精准计量温度?福建计量技术团队深入企业现场调研,经过多次试验后,最终在每根上升管换热装备的表面安装无线温度传感器,对每个上升管换热装备进行实时测温,并将温度通过公网发送到接收器。实现了无线智能计量技术在焦炉上升管余热技术中的应用,开发自动化控制系统,对于在焦炉现场环境差和难以铺设线路的区域全部采用无线远传计量系统完成数据自动采集并稳定远传至控制系统,运行参数自动预警,避免了人工操作误差,使测量数据更精准,系统运行安全更有保障。
依托无线智能计量技术在焦炉上升管余热技术中的应用,三钢集团全年产低压饱和蒸汽10.2万吨,冷却循环氨水电耗降低25.04万千瓦时,年创造利润达1000万元以上。
当前大中小企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智能制造项目,快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无线智能计量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还通过此技术帮助解决现场发现的异常问题,延长系统整体寿命。同时通过对各个系统的计量、系统压力分析、设备风险分析、综合指标关联分析,为企业研发新产品和持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计量“碳”路,蓄势绿色发展新动能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从碳计量关键技术、碳计量数据应用等方面开展系统性的科研攻关,形成优势科技成果,为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技术团队多次深入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现场调研,在保障碳计量器具准确可靠的基础上,利用计量数据精准核算热电厂的关键排放参数,帮扶企业梳理碳排放核查相关生产管理数据,科学准确地核算不同排放设施的碳排放量,为其避免了1.5万多吨二氧化碳配额量的损失,可直接转化为15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助力企业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并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计量科技特派员深入永荣科技进行现场指导 福建省计量院供图
截至目前,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技术团队已深入永荣科技等近百家企业开展碳计量能力确认、碳足迹评价、节能量审核、绿色工厂评价等精准化计量服务,凭借丰富的检测技术经验,指导企业提升碳计量精细化管理能力,助力企业既得“绿色”之名,又获“低碳”之实。
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以高质量碳计量规范制定为有力抓手,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开展碳计量规范体系研究11项,发布《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确认技术规范》《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建模技术指南》等地方碳计量技术规范2项,为推动排放单位完善碳排放计量器具配备、建立碳排放数据溯源体系、保障碳排放核算数据质量、提升碳排放市场公平公正提供有力监督手段。
未来,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理念,以精准计量为笔,以先进技术为墨,在“双碳”战略的宏伟蓝图上挥毫泼墨。充分发挥计量测试领域的专业优势,不断助力福建重点行业夯实精准碳核算基础,为推进公平公正碳市场的建设“蓄势充能”,为计量筑基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活力。(陈思佳)
(责任编辑:胡俊 章雯珂(实习编辑))